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最獨特的特征,每段歷史都是永遠回不去的追憶。
1978-2018,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印刷行業也在這40年間舊貌換新顏。
回顧40年來中國印刷業的發展變革,印刷經理人雜志以每十年為一個階段,總結當期中國印刷行業發展的典型特征,并通過梳理代表性企業案例的方式,帶您再次走進這激情澎湃的40年。
今天,我們來說說改革開放初期,第四個十年的故事。
時代特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了復雜、長期的變化。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重新調整產業政策,提出了制造業回歸或重振制造業的口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國民經濟在經歷了長達30多年的高速成長之后,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逐漸凸顯,面臨著結構調整和換擋減速的挑戰,傳統的資源消耗型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
印刷業作為服務性產業,受國民經濟換擋減速的影響,近年來增速有所放緩。
與此同時,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在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加快推進“印刷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產業部門,不屬于重污染行業,但在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環保部的領導下,率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綠色印刷,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加快進行轉型升級、體質增效的過程中,印刷業新的增長動能也在不斷孕育和發展。
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印刷電商、合版印刷、按需印刷蓬勃發展,涌現出了一批新興企業,如陽光印網、世紀開元、盛大印刷、虎彩印藝、江蘇鳳凰印務等。
——王巖鑌《改革開放40年印刷業光輝印跡》
金杯印刷:三招促升級
總部位于香港的金杯印刷,至今已有48年歷史,公司在東莞、福建、深圳均設有工廠。多年來,金杯印刷一直堅持走誠信經營、技術創新、綠色和諧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數字化、標準化、綠色生產、精益生產等轉型升級改造上獲得令人鼓舞的成果。
綠色化:從無水印刷、環保紙張,到計算機配色系統,再到車間LED照明和垃圾分類處理等,金杯印刷的每一個環節都以綠色環保和節能減排為標準。目前,金杯工廠內運行著約60多個環保項目,投資額超過3000萬元。
其中,在節能減排方面,金杯印刷采用中央系統,降低了車間噪聲;新增加的智能顯影液循環補充系統與廢液處理裝置、車間廢棄活性炭吸附裝置等,也成功實現了高效節能節水和減廢的目的。
金杯以“環保4R-Reduce(減少)、Reuse(再用)、Recycle(回收)、Replace(替代)”為核心理念,武裝全體員工思想的綠色印刷理念。比如,號召公司全員進行環保宣傳及培訓,積極開展“清潔生產伙伴計劃”,通過公司內部刊物、宣傳講座等,不斷加強員工的環保意識,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引導員工從小事做起,養成節能好習慣。將金杯的環保理念,深入各種生產輔助設施及員工的生活設施中。
數字化:金杯印刷“數字化”歷程開展較早。公司通過多年努力,圍繞CTP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數字化工作流程,實現主要制版方法的數字化,為客戶節省了采用傳統菲林所需的時間和費用:
1995年,金杯引進亞洲第一臺CTP設備,以CTP為基礎的數字化工作流程涵蓋從掃描輸入、文件處理、數字打樣、直接制版到上機印刷等各個環節之間數據的處理及交換過程;
2002年,引進CIP3印刷制程信息化系統,使印刷服務變成信息管理產業,使得數字化從生產流程延伸至管理流程;
持續引進行業內最新的CIP4印刷制程信息化系統、軟打樣系統……
與此同時,金杯印刷注重數字化流程的全覆蓋,從控制室到生產線,總控電腦發布的印制信息可以傳遞到各個環節,企業員工可通過計算機系統看到每一個產品的生產質量和進度。
目前,金杯印刷生產線已經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網絡化和標準化,借助數字化系統,借力互聯互通,金杯實現與國際客戶的“零距離”。
智能化:在2017全國印刷經理人年會上,金杯印刷生產及技術總監楊國偉作為嘉賓,就金杯的智能化建設進行了分享。
據楊國偉介紹,金杯印刷的智能化建設,“精益生產”是前提,標準化、信息化、自動化是基礎。
其中,在精益生產方面,金杯印刷杜絕一切浪費,從客戶的價值出發,持續改善,涉及工廠布局規劃、柔性化設備、生產可視化、快速換模和拉動廣告牌等。
金杯的信息化建設,主要采用電子數據交換(EDI)、企業資源計劃(ERP)、高級排程系統(APS)、制造執行系統(MES)、品質檢測傳感器(CIP4/JDF)、能源在線檢測系統(EMS)。
自動化則可以通過柔性自動設備、RFID射頻識別技術應用、AGV自動導引運車、自動倉儲等手段來實現。金杯印刷也是“港企北上”的首批“拓荒者”,從最初的“諸多困難”到如今“內地的技術、理念,與香港無差別”,金杯印刷見證了內地印刷產業的繁榮發展全過程。如今,在印刷行業向“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的當下,金杯仍將繼續努力。
陽光印網:中國領先的企業非核心事務采購平臺
在電商圈里,“陽光印網”的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曉了。2011年,擁有十多年印刷廠經驗以及多年投行工作經歷的張紅梅,創立陽光印網,目標是“為企業采購降低25%的成本”。
她希望通過互聯網技術和軟件的運用,結合新的商業模式,優化產能、提高效率,節省企業在采購上的人力投入,讓采購商品的價格透明化。
如今,陽光印網已由最初的商務印刷,不斷拓展深入到包裝耗材、禮品、數碼工裝、服裝、品牌創新設計等7大業務領域,業務范圍輻射全國300多個城市1600多個鄉鎮,可為客戶提供1500個品類、50萬個SKU的采購定制品以及7×24小時的物流團隊,順利實現了本地生產、便捷倉儲和就近物流,為客戶最大化節約了采購成本。
陽光印網希望在保證供應商產品質量可控的前提下,還能夠保證合作伙伴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和利潤,激活行業新生態,讓省錢、省心、省力成為企業客戶提及率最高的關鍵詞。
平臺化和標準化的智能采購系統
陽光印網的“智能采購系統+零散企業采購產品交付服務”的創新模式,可以高效連接企業客戶和供應商。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合理、透明的采購價格,降低采購成本,并且服務范圍覆蓋全國、物流快速供貨,提升多地區多品類采購效率;另一方面對企業采購產業鏈上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整合和有效管理,能夠快速響應企業客戶對“個性化、標準化、專業化”的定制需求。
陽光印網商業模式的核心在于平臺化和標準化。以印制一套名片為例,陽光印網給用戶提供了樣式模板,從填用戶信息到設計完畢,一分鐘就可以完成。
客戶登陸網站下單,需要選擇尺寸、紙張、克數等,地方印刷公司在接收陽光印網的分單時會嚴格按照這一套互聯網印刷標準進行生產。在這個過程之下,用戶得到的價格遠低于傳統印刷公司。通過產品標準化、價格標準化、時間標準化和服務標準化,陽光印網初步實現了印刷平臺的重構,并帶來了供應方和用戶端的雙贏。
其中,價格標準化擊中了用戶的兩大痛點,一是幫助用戶遠離紛繁混亂的印刷公司報價;二是讓用戶享受了真正的低價優質。
此外,張紅梅多年的印刷行業從業經歷,也為陽光印網帶來優于競爭對手的優勢——強大成熟的供應商體系。陽光印網聚合了一批高質量的中小型印刷公司,并制定了一套篩選和考核標準,保證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從而保證了用戶體驗。
在陽光印網的背后,還有一套平臺人員和流程的標準化。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訂單進來,傳統的業務員、銷售、跟單、服務和收款,全部重新設計工作流。
除了商業模式的創新,陽光印網在技術上同樣具有超強優勢。陽光印網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發了陽光印網專屬的PNP智能采購管理SaaS系統。這個系統能對接企業客戶的OA、ERP等系統,企業客戶只需要通過線上一鍵操作,就能滿足跨地域、多類別的采購需求,功能覆蓋下單、設計、制作、審批、物流、倉儲和結算。與過去焦頭爛額的采購流程相比,企業可以在線實時清晰查看全國各地的采購狀態,有效控制采購成本。
另外,當企業在某個品類沒有供應商的時候,比如非常零散的宣傳單、禮品、包裝箱、服裝、設計等,可以直接通過陽光印網提供的PNP智能采購管理SaaS系統下單,PNP智能采購管理SaaS系統會為企業客戶統一尋找供應商,并將該供應商的價格上線,保證全國各地的供應商價格透明。
在行業整合中不斷尋找機會
通過用戶端、供應鏈端和平臺層的標準化,陽光印網實現了系統自動對訂單進行整合、分類、合并同類項,并自動分發印刷任務,陽光印網和下游供應商也獲得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和行業利潤。張紅梅向我們透露,整個印刷行業是微利的,但是陽光印網的毛利率比傳統印刷公司高30%。不過,這種模式并非沒有挑戰。
整合印刷平臺有三個挑戰:一是工作流的分割,二是融資能力,三是互聯網思維的靈活運用。
其中,首當其沖的是跨界人才的整合。這看似簡單的系統工作其實暗藏巨大挑戰,做互聯網的看不上,看不懂,也看不深,印刷行業的看不懂也做不了。因此,陽光印網需要更多既能看到機會,又能把握機會的跨界人才。
此外,隨著用戶數量的不斷膨脹,平臺壓力也將隨之加大。未來,陽光印網還將面臨移動端戰略的整合、物流平臺建設和IT系統的升級等現實挑戰。
傳統的印刷流程十分繁瑣,除去前期的設計、編輯,從收集、歸結、拆解訂單到檢查訂單,每一印件的完成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工成本。同時,對于客戶來說,印刷公司本身缺少品牌和質量保證,價格也沒有統一標準,選擇能保證質量、高效服務,同時價格合理的印刷公司也有一定難度。
中國印刷市場的特點是市場龐大但碎片化。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等規模以上印刷企業有4142家,主營業務總額為5107億元。這些印刷企業數量只占全國印刷企業總數的2.4%,但其所產生的印刷總產值占全國印刷業年工業總產值的50.7%。
而且,中國印刷市場的規模還在持續增大。與2012年相比,2013年中等規模以上印刷企業數量增長了13%,年主營業務增長速度22%,遠高于全球印刷業整體的增長速度。
這種碎片化的市場格局為在線印刷提供了市場機會,整合有利于提升行業效率,也有可能帶來用戶、產業鏈和產業主導者的三方共贏。這意味著印刷行業將在未來數年內進入市場格局重構和兼并局面。
陽光印網正是看到了這個機會,在行業整合中不斷發揮優勢,提升企業采購效率,成為中國領先的企業非核心事務采購平臺。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奮斗與激情,令人動容,久久難忘。
改革開放40年間,我們的新老印刷人,
用實際行動譜寫了行業發展的炫美華章。
11月15日,2018全國印刷經理人年會同期,
“海中輝之夜·傳承與鼎新——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激蕩晚宴”上,
我們邀請到印刷行業40年發展的親歷者、見證者、貢獻者,來到現場,來到舞臺。
講講獨屬于那個時代的,難忘故事。
華南地區專業生產
紙袋包裝油墨的廠家--廣州市阿爾斯油墨有限公司
廣州市阿爾斯油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已通過ISO9001:2015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2015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綠色十環認證),獲得美國大豆環保協會認證,并當選為中國日用化工協會油墨分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單位。產品符合國家標準、歐盟新標準、美國限制指令等環保要求。
公司成立以來,始終秉承“銳意創新、與時俱進”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提出了《UV膠印油墨質量可控制性》的基礎理論,攻克了膠印印前存在的一系列難題。公司主營“A爾斯”戰略品牌下的平版UV膠印油墨、膠印輪轉熱固油墨、膠印輪轉冷固油墨;膠印UV油墨(膠印紫外光固化油墨)、UV涂布光油、UV涂布逆向光油;水性涂布光油、水性涂布啞油等系列產品已得到了印刷行業的認可。公司本著“以客為先”的經營理念,著力于UV膠印油墨在實踐應用中的難題,加大科研力度連續攻克了膠印存在的一系列難:特別是“A爾斯”啞粉紙油墨解決了啞粉紙印刷長期存在容易拖花、脫色等問題;“A爾斯”合成紙油墨解決了金銀卡紙印刷長期存在附著力差、容易脫落、上機容易結皮、印品難干等問題;“A爾斯”UV涂布逆向光油解決了UV印刷長期存在的易爆、易脫、難燙金等問題,填補了國內外同類產品多項空白。“A爾斯”系列產品無論是普通UV膠印油墨還是UV膠印油墨的質量均居全國前列,特別是在抗磨、防脫方面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得到了各地相關企業的一致好評,在印刷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