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爾斯
膠印油墨廠家淺談四色油墨與專色油墨的測試應用技巧
實行標準化印刷, 除了要有全面的技術團隊和合適的設備之外, 采用符合標準且穩定性高的物料是必須的, 否則會打亂生產的連貫性,影響產能和質量。因此,對物料的認知和要求尤其重要,只在采購價格上追求低價而不深入理解產品性能便會得不償失。印刷所需物料甚多,明公在這要與讀者分享的是,看似簡單, 其實相當重要的四色、專色油墨的標準和分辨其質量好壞的方法。希望能讓讀者有所依據地去做出明智選擇。
四色油墨
1.色彩標準ISO 2846-2:2007的問題
近年來,印刷標準所用的顏色管理系統的要求均以ISO 12647-2:2013《印刷技術-網目調分色、打樣和印刷生產的加工過程第2部分:膠印》內各分項的批注為基礎。因此,采用合乎ISO 2846-2:2007《印刷技術-四色印刷油墨的顏色和透明度第2部分:冷固型膠印》標準的四色油墨非常重要。筆者得知,在市場上提供符合ISO 2846-2:2007《印刷技術-四色印刷油墨的顏色和透明度第2部分:冷固型膠印》標準的四色油墨不少, 但有大部分不能在印刷品上全面達到ISO12647-2:2013標準的要求。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考核ISO 2846-2:2007四色油墨的美國機構只要求四色油墨在其指定標準值的紙張上,用一般展色機制作的4色滿版色條,只要其L*a*b*值、透明度和墨層厚薄達到其非常寬松的合格范圍, E5便可。沒有要求4色油墨的網點增大值標準。因此不符合網點增大值要求的4色油墨也能合格。一般4色油墨均可能出現網點增大狀況, 通常印刷部門在制作印版時會作出不按標準網點增值的方法去作減網點調整。如果采用上述 E5的4色墨,碰到需要疊色印刷的印件,而又要顧及網點增大值的標準時便沒法調整了。通常印刷師父會將疊印的部分用專色代替或將疊印和網點部分分兩次印刷。非常費時。只有選擇一套低落差而又合符合標準的4色油墨才可達到提高產能的效果。
2.在預干、全干與油墨濃度的連鎖關系
印件在印刷后的第一個小時內,幾乎全靠滲透方式預干,其后才靠氧化結膜來完成干燥。但一般比較便宜的油墨配方濃度較低, 而又采用比較便宜的連結料特別是干燥后便會揮發的礦油成分較多,這便形成印刷品干燥后的干色值相對印刷時的濕色值相差極大。油墨在配方上采用較多令成本下降的礦物油,不單會令VOCs的含量增多,更會令油墨過量地滲透到紙張里,當印件全干后會發現比預期的色彩淡薄許多。如果要避免這過大的濕干值色差,印刷師傅只能采用治標式的方法將墨量加大,這情況除了大量浪費油墨和不環保外,還會出現其不易干燥、需多用噴粉、容易背印及網點過大的不良后果。因此,一般印刷師傅以手感測試剛印好的印件,感覺上認為干燥比較快的油墨為佳是一個錯誤的理解,預干時間越快代表油墨急速滲透到紙張里面而不是真正的快干油墨。只要所用的油墨在印刷時不須使用較多的噴粉且印件又不會背印,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全干便可。特別是底面八色印刷,更不能采用預干快的油墨。
3.油墨乳化時水墨平衡的重要性
這個一般不常作深入提及的問題其實是決定油墨在印刷過程中是否穩定與否、轉移性好壞的最大關鍵。很多印刷師傅認為乳化是洪水猛獸, 事實上油墨在轉移前一定要與水槽液發生乳化,否則油墨便不能正常轉移。換句話說,乳化是“水混油”,只要“水混油”的比例能夠在較長的印刷期間保持穩定,這些油墨的轉移性能便會越好。一套優質的四色油墨,在沒有外來因素(如紙毛)影響下,是可以連續作上萬張印刷而無須停機清洗橡皮布的。否則,每次清洗橡皮布所使用的揮發性清潔液加上昂貴的停機時間,既不環保又減小產能。
因此除了懂得選擇比較優質的四色油墨之外, 選用優質的水槽液和異丙醇(IPA)來保持酸堿(ph)和導電值穩定是同樣重要的。當然, 印刷時的墨輥在搓墨時的溫度也須穩定地保持在29~33度范圍之內,否則會影響網點增大的正常值。(切勿道聽途說隨便添加一些對印刷品特別是色彩值有不良效果和影響印刷穩定性的添加劑,油墨必須由真正的油墨工程師去處理才是合適的!)
4.測試四色油墨的方法
選擇幾套價格合適的4色油墨,先在符合標準的展色機以同樣墨量制作色條,先測試其色值是否在ISO 2846-2:2007范圍, 之后在每三小時左右量度一次其L*a*b*值和干燥情況。再選擇L*a*b*濕干值落差不超過 E2的4色墨去作印刷測試。濕干值超過L*a*b* E2 的油墨便是上述采用揮發性較強且較便宜的連結料制作而成的。
建議每間印刷工廠都應該備有一套以ISO12647-2:2013作為標準的檔案,用作測試四色油墨用。因一般的測試檔案都應該會有滿版、疊印、灰平衡和網點增大作為測試基礎, 然后再跟據ISO12647-2注明不同紙張的合格范圍或印刷買家要求的標準范圍再作適度調整。若印刷工廠已考核了G7、GMI或其它國際認可的認證, 便可取其檔案作測試用。上印刷機測試的4色油墨必須要在同一印刷條件下測試。而測試的紙張則需要選用兩到三種不同的紙張如銅版紙,灰粉紙和書紙。建議每種紙最少以3千張作為測試的最低試量,因為紙張越多越能測試出油墨的穩定性。
專色油墨
1.彩通“PANTONE”
它不是油墨品牌,而是一個全球通行且大部分品牌商和設計師都樂于采用的專色樣板和內附調配專色的方法。其主要專色分為三大類:一般專色、熒光和金屬專色。因為熒光和金屬專色油墨, 筆者已在另外兩篇文章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因此這篇文章只與讀者分享彩通色冊內比較常用的一般專色油墨。
彩通色冊內附有的一般專色制作配方是由14種彩通公司考核合格的專色基墨,加上四種彩通色值的4色油墨, 才可根據其色冊內附載的成分比例調配到接近其編號的專色。因為彩通的14種基墨是采用比較濃和高彩度的顏料制作的,所以會比一般專色用的顏料貴兩三倍以上,且大都需要采用進口物料。目前,中國市場大部分的采購政策還是以平價優先, 缺乏資金和技術作出性價比較, 為此,優質且較昂貴的產品是沒有銷路的。因此,在中國極少油墨廠會生產真正送批且通過考核的Pantone專用基墨。
2.調配專色油墨碰到的主要問題
由于是以低價主導的市場, 因此一般在市場上能買到的專色基墨, 大都是在彩度和濃度方面不足以調配一些要求較高的專色。又因為絕大部分專色調配中心和印刷廠都還是用人手調配專色, 對標準和影響專色準確與否的墨層厚簿問題上難以適從。但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巧婦難為無米炊, 在買不到彩度和濃度較高的專色基墨時, 只能采用濃度和彩度較低的基墨來調配專色, 因此大部分調配好的專色, 均要在印刷時開大墨鍵或需作兩次印刷, 方有可能勉強完成一些濃度和彩度較高的專色。這種無米可炊的手配式調專色方法多多少少有點碰彩成分。而沒有把握在較短的時間內制作到L*a*b* 色差值低于 E1而又預先得悉其墨層是適合一次印刷的專色, 因此調配好的專色大都需要在印刷前花較長的時間, 停了昂貴的印刷機作調校。
無論會繼續采用人手調配專色還是日后會投資計算機配色系統, 紙張是影響色準的最大因素,因此調配專色時的紙張必須采用與批量印刷時的一樣。但相信目前調配專色不達標準時碰到比較大的問題是無米可炊, 因為技術可以提升但沒有合用的基墨便什么都做不了, 因此當務之急便是要在市場上購買到濃度和彩度較高,且能調配比較高要求的專色所需要的基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