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首都北京,作為我國的首善之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理應是中國最為光輝燦爛的城市。遺憾的是,嚴重空氣污染所導致的嚴重霧霾,已經讓北京這座錦繡乾坤黯然失色。
如今,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先污染后治污的增長模式已經無路可走,改變率先從北京開始了。有可能今后,帶污制造業,將逐漸離開北京、離開北京周邊地區、甚至離開中國大江南北環境形勢嚴峻的地區。
對中國的制造業來說,這是堅硬如鐵的大趨勢。
昨天下午,在北京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會上,北京宣布今年投180億治霾,全年在全市范圍開展督察,再關停退出500家制造企業。如果加上此前退出的1341家、通州區新退的2776家,短短五年時間,將有4600家制造企業被迫從北京消失。
包小編根據網上公開的資料,過去四年北京累計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1341家。其中2016年就關閉440家企業,超額完成關停污染企業300家、累計退出1200家的目標。根據計劃,東、西城生產制造業企業將于2017年底前全部退出,到“十三五”末,朝陽、海淀、豐臺與石景山區的生產制造環節也將基本完成退出。此外,高污染企業將繼續關停退出。
事實上,北京制造業退出的數量遠不止這些,因為上述1341家企業還不包含北京通州區。根據9個月前通州區經信委制定發布的《通州區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指導目錄》,2016年年底前,通州區計劃調整退出企業2776家,其中整體退出2636家,環節退出140家。其中,張家灣鎮、宋莊鎮、潞城鎮分別退出629家、517家、464家位居前三。根據目錄,這些被逐的企業包括包裝印刷、玻璃、水泥、橡膠及塑料制品業、木制品、酒及飲料制造、日用雜品、煤制品等行業。
以包裝印刷業為例,日邦印刷、當納利、安姆科等包裝巨頭已經或正在搬離北京。未來一年時間,位于北京重點敏感區域的包裝印刷企業面臨著全部搬離的任務。
供給側、去產能,對于很多朋友來說,似乎是引領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大救星。然而,對于那些投資北京的制造業來說,卻是套在脖子上的一根無形的勒索。因為對于市場在北京的這些企業來說,搬離就意味著死亡。
可是,當大家信誓旦旦地高呼治理霧霾,信心滿滿地還北京藍天白云的時候,可曾想過這些企業的悲慘命運?動輒千百億的治霾經費中,可曾有這些企業的損失賠償?如果沒有,又將如何取信于制造業,挽救信心闕如的民間投資?
油墨生產廠家--廣州市阿爾斯油墨有限公司
廣州市阿爾斯油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 年,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已通過ISO9001:2008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2004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國家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綠色十環認證),獲得美國大豆環保協會認證,產品符合國家標準、歐盟新標準、美國限制指令等環保要求。
公司成立以來,始終秉承“銳意創新、與時俱進”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提出了《膠印油墨質量可控制性》的基礎理論,攻克了膠印印前存在的一系列難題。 公司主營 “A爾斯”戰略品牌下的平版膠印油墨、膠印輪轉熱固油墨、膠印輪轉冷固油墨;膠印UV油墨(膠印紫外光固化油墨)、UV涂布光油、UV涂布逆向光油;水性涂布光油、水性涂布啞油等系列產品已得到了印刷行業的認可。公司本著“ 以客為先”的經營理念,著力于膠印油墨在實踐應用中的難題,加大科研力度連續攻克了膠印存在的一系列難:特別是“A爾斯”啞粉紙油墨解決了啞粉紙印刷長期存在容易拖花、脫色等問題;“A爾斯”合成紙油墨解決了金銀卡紙印刷長期存在附著力差、容易脫落、上機容易結皮、印品難干等問題;“A爾斯”UV涂布逆向光油解決了UV印刷長期存在的易爆、易脫、難燙金等問題,填補了國內外同類產品多項空白。“A爾斯”系列產品無論是普通膠印油墨還是UV膠印油墨的質量均居全國前列,特別是在抗磨、防脫方面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得到了各地相關企業的一致好評,在印刷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